赚钱渠道大全

赚钱渠道大全
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赚钱渠道大全 > 新闻动态 > 酒店涨价的“能不能”与“该不该”

酒店涨价的“能不能”与“该不该”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3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转自:中国旅游报

□余志远

从7月中旬开始,暑期旅游进入旺季,酒店行业也迎来了接待高峰。每年这个时期,商家和游客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摩擦。近期,就有不少游客吐槽酒店涨价问题,涉及全国多个地区,甚至引发了不小的舆情。双方似乎各有各的道理。从酒店的角度来说,他们觉得其享有涨价的权利。站在游客角度而言,离谱的价格实质上是宰客行为,坚决不能容忍。那么,如何看待酒店涨价问题?

能不能涨价:价格调整权利

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,企业通常拥有自主定价权,定价往往由市场供需水平决定并调节。酒店作为市场主体,拥有法律所赋予的自主决定和调整价格的权利。在需求高于供给时,酒店价格的上涨其实是市场自然的反应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酒店可以提升价格,这是它的权利。

然而,需要明确的是,酒店合法合规的涨价行为是有前提条件的,即酒店涨价不应是恶意行为,而是市场自然反应下的正常与合理的调整。部分酒店因前期收益管理缺位,在市场短期需求暴增时,临时毁约并大幅提价,这种行为不仅构成明显的恶意涨价行为,更会因违反契约精神和相关法规而受到舆论监督或被有关部门处罚。一般来说,酒店正常的合理涨价包括几个方面:一是当市场需求激增而供给有限,稀缺性会推高价格,这是市场自发调节资源的机制,旨在通过价格信号实现资源优化配置;二是特殊时期(如公共假期)人工、能源等运营成本的上升,可能导致价格的上调;三是酒店需要在旅游旺季时提高价格以平衡淡季亏损。但同时也需要强调,无论是何种情形,涨价皆有度。虽然酒店作为市场主体享有自主定价权,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涨价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,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,应当遵守法律、法规,执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导价、政府定价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、紧急措施。

该不该涨价:社会责任与道德约束

酒店不仅是营利性的组织,也是社会的一部分,在涨价时需要考虑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。酒店行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日常经营中,更深刻地反映在对行业形象和所在地区旅游形象的构建与维护上。

随着产品的丰富和服务的提升,在很多游客眼中,酒店不再仅是一个可供休息的消费空间,也是充满情感的“旅途中的家”。这就使得酒店自然而然地充当起照顾人的角色,为旅居在外的人们提供安全、舒服、温暖的庇护。在这种情感连接下,一般来说,酒店做出的适当、合理的价格提升是能够被消费者宽容和理解的。但超出合理范畴的涨价,则容易触发消费者的反感,更不利于酒店形象建构。

从建构和维护所在地区旅游形象的角度而言,酒店应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,而性价比高的酒店更能让消费者记忆深刻,有助于酒店自身及地区良好形象的传播;反之,涨价(主要是恶意涨价)则不利于品牌形象构建。近年来,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访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并树立更好的旅游形象,许多旅游目的地常常想尽办法举办各种赛事、音乐节等活动。然而,许多酒店借赛事、音乐节期间的需求暴增而大幅涨价。这种行为不仅可能损害酒店自身品牌形象,更为重要的是,它损害整个目的地旅游形象,破坏地方举办这些活动的初衷和美好意愿,甚至会影响到该地区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。从短期来看,看似酒店在当下赚取了更多的利润,但从长期来看,这其实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。

当然,在呼吁酒店从社会责任出发加强价格自律的同时,业界也要正视其经营管理的现实困境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既要强化监管,更要完善帮扶机制。首先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分类指导机制。通过系统分析区域酒店涨价动因,因地制宜、因店而异地制定差异化、精细化的价格调控标准,针对不同类型和档次的酒店,明确特殊时期价格浮动的合理区间。这种规范化管理既能保障消费者权益,也可让酒店在合法合规框架内自主调价,让其涨价有法可依、有规可循。其次,要重视行业能力建设。当前部分酒店,尤其是小型酒店频繁出现价格波动现象,深层次原因在于其收益管理人才缺乏或收益管理水平不足。许多小型酒店由于资金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,没有配备优良的收益管理系统,他们在定价上更多依靠历史数据、经验及现有的预订量等,没有把收益管理中的科学性发挥出来。

为此,有关部门可联动行业协会提前做好相应工作,比如,经常组织包括收益管理方面的培训;搭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;对重大活动提前预报,尽可能早地通知当地酒店,让其做好收益管理,提前公示的透明化调价方案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。

这种“监管+服务”的模式,既维护了市场秩序,又能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,使酒店定价不再纠结于“能不能涨”与“该不该涨”的伦理困境中。

(作者单位: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)

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赚钱渠道大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